搜索

为什么在海战中打中司令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二战中的战舰仍然要给舰桥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01:5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22:14

在激烈的海战中,为何击中舰艇的司令塔如同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般困难?二战时期的战舰为何仍不惜重金保护这一至关重要的指挥中枢?答案在于,司令塔的防护并非单纯追求打不中的概率,而是基于复杂的战略与战术考量。

早期的战舰,司令塔的设计着重于近距离防御,特别是对于小型火炮的威胁。然而,随着战舰装甲的升级,设计者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抵御大口径穿甲弹。然而,实际威胁在近距离时,中小口径武器往往更为致命。因此,是否过度强化对最重型火炮的防护,取决于舰艇的性能、交战距离和吨位——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在中远距离的较量中,重装甲司令塔的价值需要通过防御效果、舰体结构的经济性以及作为指挥中心的实用性来评估。比如在丹麦海峡的里奇号,尽管承受了15英寸炮弹的冲击,但并非直接命中司令塔,而是击中了无防护的引航平台。这表明,对于远程战斗,对司令塔的装甲需求需要审慎权衡,既要保护指挥官,又要避免过重的负担。

指挥官在露天平台上指挥战斗,面对150度角炮弹,尽管平台受损,但指挥功能并未中断。这凸显了无装甲平台的脆弱性,大口径炮弹虽可能造成重大人员和设备损失,但对指挥中心的影响相对较小。强化装甲意味着牺牲舰桥的某些功能,如通信、电力和观测设备,可能影响作战效率。因此,战舰的重量分布既要考虑装甲塔的重量,又要确保舰桥的敏捷性和稳定性。

在1930至1940年间,美国战列舰的设计者们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既要保留重装甲司令塔以保障指挥中心安全,又要兼顾舰艇整体的战术灵活性。比如,大和级巨舰可能优先高位重装甲,而小型舰艇如北卡罗来纳号和南达科他号则需在重心和防御范围之间寻找平衡。在资源有限的KGV级舰艇改造中,可能不得不牺牲重装甲,选择轻型但具有战略意义的司令塔设计。

总的来说,装甲指挥塔的存在并非基于击中的概率,而是出于对舰艇战略战术的全面考量,它既要保护指挥官,又要与舰艇的整体设计和战斗需求相适应。在不断发展的海军战术中,每个舰艇都有其独特的装甲配置,反映了对火力、防护和效率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入理解。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