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09: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11:38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是什么意思?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在看《中国地名大会》节目的时候,看到第二期有这么一个镜头:北京选手曹玉骞对参加比赛的年龄最高的选手——74岁的吴泽湘表达敬意,说了一段话,其中有“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一句。当然明白这句话意思的人知道这是一个美好的祝愿,祝愿吴泽湘老人健康长寿。但恐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如果两个人聊天,一个人说了这么一句话,而另一个人不明白什么意思,是不是很尴尬!下面我们就普及一下这句话中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地名大会嘉宾黄婉秋
要正确理解这句话,就要懂点古代文化常识。“何止于米,相期以茶”,这里的“米”和“茶”都是老人长寿的雅称,“米”是“米寿”,指人的年龄88岁,“茶”是“茶寿”,指人的年龄108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特定的称谓,比如不满周岁的孩子称“襁褓”,两三岁时称“孩提”;女孩十二岁称“金钗之年”,十三岁称“豆蔻年华”;男孩13~15岁称“舞勺之年”,15~20岁称“舞象之年”……《论语》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三十岁称为“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五十岁称为“天命之年”,六十岁称为“耳顺之年”。杜甫诗中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句,所以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
豆蔻年华
古人非常看重寿命,把长寿视为“五福”之首,古人习惯把“寿”分为上寿、中寿、下寿。《庄子》中说:“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左传》中说:“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 古人还喜欢根据中国字型,把77岁称为“喜寿”(草书“喜”字,形同七十七);把80岁,称为“伞”寿(“伞”字形似上下书写的八十);90岁,称为“卒”寿(古时,卒与卆通用。“卆”字拆开,就是九十)。把88岁称为“米寿”(把“米”字拆开,上下分别是八);把99岁称为“白寿”(“百”字去一横);把108岁称之为“茶”寿(“茶”字的草字头为二十,中间的“人”字分开为八,底下的“木”字拆开,就是八十。上、中、下三部分相加,就是108)。
草书“喜”字
所以,“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的意思就是“你的年龄何止于88岁,我期望你高寿,达到108岁”。我们查阅一下这句话的出处,最早见于1983年7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冯友兰先生送给好友中国逻辑学大师金岳霖先生的一副生日对联,上联是“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下联是“道超青牛,论高白马”。冯友兰先生与金岳霖先生同庚,当年都是88岁,正值米寿。所以有“相期”二字。可以说上联既是自我激励,又是对好友的激励和祝愿。下联是对好友的赞颂和激励。老子(青牛指代老子)和公孙龙(著名的“白马非马”论者)都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以此二人比金岳霖先生,说金老的学术成就,已经超越了老子和公孙龙。
老子
但是,仅仅这样理解,是不是过于浅薄。我们知道,冯老先生是著名的哲学家,他写这副对联,除了最基本的对生命的期待和祝愿,应该还有一层更深的东西。米是生活的必需品,是生命的基本需求;茶是生活的调节品,饮茶虽是一种物质享受,但有更多的精神内涵,是一种更高品位的追求。在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在人的生命已经越过了“吃米”的境界之后,是不是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所以,“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应该不仅仅是对生命的期待和祝愿,应该还有互勉的意味在里面,即要在学术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冯友兰先生
这才是大师的风范,不论思想还是学术成就,都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仅仅是一副对联,包孕了这么深邃的文化内涵。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今天如果我们不多读点书,又怎能去追寻大师的脚步,理解大师的语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11:36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是什么意思?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在看《中国地名大会》节目的时候,看到第二期有这么一个镜头:北京选手曹玉骞对参加比赛的年龄最高的选手——74岁的吴泽湘表达敬意,说了一段话,其中有“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一句。当然明白这句话意思的人知道这是一个美好的祝愿,祝愿吴泽湘老人健康长寿。但恐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如果两个人聊天,一个人说了这么一句话,而另一个人不明白什么意思,是不是很尴尬!下面我们就普及一下这句话中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地名大会嘉宾黄婉秋
要正确理解这句话,就要懂点古代文化常识。“何止于米,相期以茶”,这里的“米”和“茶”都是老人长寿的雅称,“米”是“米寿”,指人的年龄88岁,“茶”是“茶寿”,指人的年龄108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特定的称谓,比如不满周岁的孩子称“襁褓”,两三岁时称“孩提”;女孩十二岁称“金钗之年”,十三岁称“豆蔻年华”;男孩13~15岁称“舞勺之年”,15~20岁称“舞象之年”……《论语》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三十岁称为“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五十岁称为“天命之年”,六十岁称为“耳顺之年”。杜甫诗中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句,所以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
豆蔻年华
古人非常看重寿命,把长寿视为“五福”之首,古人习惯把“寿”分为上寿、中寿、下寿。《庄子》中说:“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左传》中说:“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 古人还喜欢根据中国字型,把77岁称为“喜寿”(草书“喜”字,形同七十七);把80岁,称为“伞”寿(“伞”字形似上下书写的八十);90岁,称为“卒”寿(古时,卒与卆通用。“卆”字拆开,就是九十)。把88岁称为“米寿”(把“米”字拆开,上下分别是八);把99岁称为“白寿”(“百”字去一横);把108岁称之为“茶”寿(“茶”字的草字头为二十,中间的“人”字分开为八,底下的“木”字拆开,就是八十。上、中、下三部分相加,就是108)。
草书“喜”字
所以,“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的意思就是“你的年龄何止于88岁,我期望你高寿,达到108岁”。我们查阅一下这句话的出处,最早见于1983年7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冯友兰先生送给好友中国逻辑学大师金岳霖先生的一副生日对联,上联是“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下联是“道超青牛,论高白马”。冯友兰先生与金岳霖先生同庚,当年都是88岁,正值米寿。所以有“相期”二字。可以说上联既是自我激励,又是对好友的激励和祝愿。下联是对好友的赞颂和激励。老子(青牛指代老子)和公孙龙(著名的“白马非马”论者)都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以此二人比金岳霖先生,说金老的学术成就,已经超越了老子和公孙龙。
老子
但是,仅仅这样理解,是不是过于浅薄。我们知道,冯老先生是著名的哲学家,他写这副对联,除了最基本的对生命的期待和祝愿,应该还有一层更深的东西。米是生活的必需品,是生命的基本需求;茶是生活的调节品,饮茶虽是一种物质享受,但有更多的精神内涵,是一种更高品位的追求。在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在人的生命已经越过了“吃米”的境界之后,是不是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所以,“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应该不仅仅是对生命的期待和祝愿,应该还有互勉的意味在里面,即要在学术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冯友兰先生
这才是大师的风范,不论思想还是学术成就,都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仅仅是一副对联,包孕了这么深邃的文化内涵。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今天如果我们不多读点书,又怎能去追寻大师的脚步,理解大师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