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老区眼中的“前店后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18:2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2 17:46
汕尾,这个被戏称为“尾巴的尾”的地方,曾长期在广东的经济排名中垫底。汕尾市*郑雁雄向《南方》杂志透露,汕尾在建市22年中,有21年被贴上了“广东老尾”的标签。2009年,汕尾决定大幅改进各项指标,试图摆脱尾部位置。然而,尽管有所努力,汕尾的人均GDP仍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珠三角地区的五分之一,差距仍然明显。
面对这样的现实,汕尾寻求出路的焦点落在了“深”、“海”和“人”三个字上,特别是与深圳的合作。深圳与汕尾地理位置紧密,许国庆,一位在汕尾市*驻港澳办事处任职的招商*,亲身感受到了两地的融合。他回忆起,深圳某太阳能路灯企业老总甚至在他前往园区的路上就已抵达,体现了两地交通的便利。
郑雁雄指出,深圳凭借其小而精的行政区域,单位面积产值已接近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水平,而汕尾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但单位面积产出较低,这使得汕尾成为深圳的理想合作伙伴。他进一步阐述,与30年前的“前店后厂”模式相比,如今的深圳在研发、营销和服务方面已发展至新高度,成为新型的“前店”,而汕尾作为潜在的“后厂”,有望填补珠三角的经济落差。
2008年,深圳与汕尾*合作,共同建设了海丰县的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以及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标志着汕尾再次寻求在“深汕合作区”这片新海域中发展。郑雁雄强调,这是汕尾在新时代下的再次战略部署,从深圳的边缘地区转变为深度合作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