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诊和建立患者档案
接诊后为耳聋患者建档,进行总体评估,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专科资料。1.1一般资料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职业等。1.2专科资料
包括病史的采集、耳科一般检查及听力评估。
1.2.1采集病史时应详细询问患者听力损失的情况,包括听力损失的时间、有无治疗或者干预、是否呈稳定性、渐进性或者波动性、有无伴随症状,治疗和/或干预的效果、言语表达情况等;相关医学史包括过敏、家族史、药物史、耳痛、耳漏、手术史等助听器及其他辅具的使用史等。还应当对相关生活条件、对助听装置的需求、听力期望和个人的聆听条件等进行了解和记录。
1.2.2耳科一般检查。使用耳镜检查外耳道、鼓膜、耳廓及耳后区,观察是否有感染、需要进一步医学检查的皮肤病变、耵聍及其他影响印模制取及助听器验配的禁忌症。耵聍应当由受过培训或授权的专业人员取出。
1.2.3听力评估,包括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
1)纯音测听:纯音测听应按GB/T16296.1—2018规定的测试过程进行。测得的听阈(必要时掩蔽)至少有以下频率:
气导: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8000Hz;骨导:500Hz,1000Hz,2000Hz,4000Hz。
相邻两个倍频程频率听阈之差大于20dB时,应测试半倍频程频率(750Hz,1500Hz,3000Hz,
6000Hz)的听阈,以使助听器验配更精确。
学龄前听障儿童的听力评估应包括行为测听(行为观察反应测听、视觉强化测听和游戏测听)、听性脑干反应、40Hz听觉相关电位、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耳声发射、声导抗测试。
7岁以上儿童听障者听力评估的内容包括纯音听阈测试、不适阈测试、言语测听、声导抗测试、耳声发射等。
2)言语测听:言语测听应按GB/T16296.3—2017规定的测试过程进行。一般以正常言语级条件下,能正确识别的测试项目数百分比,为言语识别率。
1.2.4听咨询(Counselling)。患者的听力档案部分结束后,应及时为患者解释并讨论(评估)结果,提供给患者评估报告。同时进行综合听力学分析是否需要配戴助听器,告知患者怎样的听觉训练对康复有益。在助听器系统的选择时,应考虑患者的综合情况,告知患者适合的助听器系统类型,并详细告知患者关于型号、类型、包括(与其他设备设施的)连接功能、(自我)控制可能性的特征、附件和价格的多种选择,以及他们的优缺点等信息。如无禁忌症,且有双侧听力损失,推荐双耳验配。2助听器验配2.1选择助听器
对双耳听障者,一般双耳选配助听器,但受到条件限制时也可以单耳选配。所选用的助听器应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标准。
根据听障者的听力水平和目前助听器所能达到的性能,结合其经济条件、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喜好等情况,推荐两款以上的助听器供听障者试戴。在选配模拟助听器时,根据听障者的听觉动态范围选择压缩线路,如:削峰(PC)、自动增益控制(AGC)、宽动态范围压缩(WDRC)等,可以参考计算机的提示进行选择。
选配可编程助听器时,调节不同频段的增益、压缩比等,让助听器能更好地帮助不同听力损失类型的听障者并设定多套程序,以供使用者在不同声学环境条件下使用。
2.2定制耳模或耳内机(定制机)外壳
选配耳背机或者盒式机做耳模时,应重新检查外耳道和鼓膜、取耳印模、填写定制单。选配定制机者将耳样寄往制造厂商,填写好的定制单应尽量给制造者提供完整的信息。
耳模分为软耳模、半软耳模和硬耳模三种。对于儿童往往选择前二种耳模,成人则选择硬耳模。硬耳模的形状与听力损失程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极度和重度听力损失,选择密封性较好的壳式耳模;重度和中重度听力损失,选择框架式耳模;中重度和中度听力损失,选择耳道式耳模。3助听器调试3.1助听器的适用性
如所选的助听器系统需要定制耳模或耳外壳,应取耳印模,同时应使定制部分(耳模、耳外壳等)达到合适的声学特性。3.2助听器预设
在将助听器佩戴到患者的耳部进行参数调整之前,应对增益、压缩、最大声输出等进行预设。对助听器参数精细调节时,应与患者密切互动,以达到最佳效果。应确保患者不会遭遇过大的声音,助听器在任何强度的输入声其输出均不超过患者的UCL,应对助听器的压缩和最大声输入验证。3.3附加功能验证
若助听器系统包括其他附加程序、特征及装置,都应予以验证。3.4验证听觉敏感度是否提高
至少应采用以下一种方法进行:带/不带背景噪声的声场下言语测听,有助与无助的比较;关注助听后受益问卷。问卷应涉及到验配前后,或直接关注(验配后患者)可觉察到的受益。问卷应使用科学的经过验证的,推荐至少使用助听器系统数周后进行。也可使用其他的验证方法,如符合标准的声场条件下助听听阈的测量,或使用扬声器阵列的定位性能。
3.5情景验证
患者应当暴露在与患者提到聆听困难的日常生活情景中,只要经过校准,录制的典型真实生活中的声音也可以用来细化助听器调节。4助听器效果评估
可采用行为观察、功能评估、Ling氏六音、言语测听、真耳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价助听器的配戴效果,并注意不同给声强度、不同性质的给声信号、不同的聆听环境对助听器放大效果的影响。真耳分析宜按照IEC61669:2015规定的方法进行。5使用指导及适应性训练
在确定助听器型号后,要向听障者或其监护人说明助听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机身上各开关旋钮的功能,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更换方法,助听器或耳模的摘戴方法,防潮、防摔、去除耵聍等日常维护方法,如何使用干燥盒及判断干燥剂的有效性,讲解保修卡的作用,说明随访日期,教授简单的助听器故障判断和排除方法等。
助听器配戴有一个适应过程,一般为1~3个月。所以,适应性训练必不可少。刚配戴助听器时,只在家中使用;音量从小声开始;试着发现原来在家中听不到的声音;听自己说话的声音,熟悉自己的声音,调整说话音量;开始时,每天只戴3~4小时,然后逐渐增加配戴时间,直至非睡眠状态一直配戴;环境从安静到嘈杂;交流对象从1人到多人;距离由近及远。6随访跟踪评估
助听器在使用过程中,其工作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使用者的听力状况可能会加重或减轻;听障者可能有新的个性化需求等。因此,定期随访用户并对助听器配戴效果做出新的评价非常重要。跟踪时间一般为,配戴的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如果用户有特殊情况则不受此时间的限制,可随时就诊。跟踪评估除采用助听器效果评估的方法外,还对听障者的耳部和听力进行检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